上海国画人物展览,上海国画人物展览馆地址

gkctvgttk 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海国画人物展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上海国画人物展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国画大师排名榜前十?
  2. 近代杨姓画家?
  3. 张龙的全部作品?
  4. 指画宗师潘天寿大师的力作珍品有那些?

国画大师排名榜前十?

第十名:陆俨少、黄胄

陆俨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

上海国画人物展览,上海国画人物展览馆地址-第1张图片-笔墨冬夏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胄(1925.3—19***.4.23)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

第九名:石鲁

石鲁(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冯亚珩,四川省仁寿县人,当代国画家

上海国画人物展览,上海国画人物展览馆地址-第2张图片-笔墨冬夏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八名: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第七名:黄宾虹

上海国画人物展览,上海国画人物展览馆地址-第3张图片-笔墨冬夏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

第六名:吴昌硕

近代杨姓画家?

杨之光,又名焘甫,男,汉族,1930年10月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揭西人。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曾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张龙的全部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龙

【艺术简历】

张龙,字天驰,安徽泗县人,现定居北京。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北京美协会员、北京西城美协理事、人物画专业艺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外联部副部长,刘大为工作室画家、苗再新工作室画家、任惠中工作室画家、深圳翰墨卢浮宫签约画家。

2017年,《神曲·动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

2016年,《花开季节》第三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最高奖(中国美协)。

指画宗师潘天寿***的力作珍品有那些?

既讲到指画(指墨画),就专对潘天寿的指墨画作点介绍。指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形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唐张藻以手摸绢素作画的记载,清高其佩以较多作品和成熟技法被学界公认为指墨画开启者,而潘天寿则是登峰者。潘少年即学会此法,60年代创作达***,几乎占晚年作品四分之一。他认为,必须先认真学毛筆画,如认为指头作画新奇,为取巧为炫世是不对的,有了毛笔基础,还得对指画经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潘天寿在这特殊技法中找到適宜表达自我的艺术语言,使作品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妙处。选了几幅有代表性的指画作品。



雨中荷 此幅画是作于豆浆纸上(半生半熟宣),先墨泼纸面,四指迅速涂开,墨色渗化,荷叶呈干湿变化,再以指蘸墨作荷梗水草,随蘸随画,断断续续变化多端,作品并非一味霸悍,流动墨迹,疏淡溥色,荷花颇具清逸出尘之致,强骨同时不忘静气,此画四年前成交322万元。



垂杨系马图,成交829万。



墨牛图,5年前成交2875万元。









除指画外,潘天寿其他代表性的作品这里不列举了。如果说高其佩的指墨画作品大多应酬随意之作,而从上面图中可看出潘天寿的指墨画常有大画.精品,超出高其佩。最后,我认为筆墨是中国画的根本,指墨画只能是一种特殊形式,不可能占多大地位。

潘天寿(18***—1***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1920到1922年,潘天寿毕业回到了家乡宁海及孝丰(安吉县)任教。他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


当时,他还为同乡的柔石(1902-1931)绘制了《疏林寒鸦》、《晚山疏钟》画作,送给他纪念。

潘天寿还在绘画的技法上大胆地尝试,用手指作画,并创作出《古木寒鸦》、《长风白水》、《济公与象》、《秃头僧》等一批优秀作品。

1923年春,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改"授"为"天寿"。

1928年初春,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浙江省文联副***、美协浙江分会***、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艺术的殿堂里居住着三类人:一类人为了面包而艺术,一般他们的作品为工匠画;一类人为了心灵而艺术,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文人画;

还有一类人是处在特殊的时代,特别是改朝换代、天崩地裂的时代,他们怀着一种抱负、一种情结,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取向,这种艺术家非常特殊。潘天寿就是这么一位特殊的艺术家。

上世纪20年代,潘天寿就曾提出一些关于借鉴西方艺术的论点

他强调民族精神的主张。对于中西碰撞、古今之争,尤其在西洋画流派蔚然而起之际,中国画何去何从成为许多艺术家倍感困扰之事。在这一问题上,潘天寿说:不做“洋奴隶”,不做“笨子孙”。所谓“洋奴隶”,是说中国人学西画,“一意模拟西人,无点滴之自己特点为民族增光彩者”;而所谓“笨子孙”,是说中国人学中画,“一意摹拟古人,无丝毫推陈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


他在1965年说:“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潘天寿自己却说:“我这一辈子是个教书匠,画画只是副业。”

在杭州南山路的中段,坐落着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每年新生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纪念馆。潘天寿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开创者,中国画教育和书法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在中国绘画面对西风东渐的挑战之时,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和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奠定了当代中国艺术自我更新的重要的意识基础。


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回忆,父亲潘天寿在世时常跟母亲论诗,如“睡醒锁窗无意趣,莫看细雨湿桃花”,是“默看”还是“静看”好?母亲说“静看”好,父亲说“默看”好,最后还是用了“默看”。这细微的差别是艺术家、[_a***_]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潘天寿在诗里所体现的那种美的境界和味道,非常细腻。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潘天寿从教40余年,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道统结合形成的人生目标,作为其终生不渝的价值支撑,踟蹰践行在中国画教学之路上。

其浑厚的国学底蕴和持续一生的传统书画教育实践,饱含着以潘天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民族之翰骨、文化之脊梁”的担当精神与文化自信。


作为教育家的潘天寿,是中国画和书法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在西风东渐中力挽狂澜,以宏博的视野、坚定的毅力,建构起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中得以教习与传承的人文系统。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画系的创办者之一,他和他的同道、***以及再传***,完善中国画教学体系,身影遍布海峡两岸甚至世界各地,历经大半个世纪的努力,如今桃李芬芳,硕果累累,学术思想代代相传,教学传承井然有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国画人物展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上海国画人物展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潘天寿 中国 中国画